第三方测评不能充当捕获消费者的“高级猎手”
日期:03-23 来源:未知据3月22日《工人日报》报道,中消协对12个互联网平台7类共计350家“第三方测评”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:93.1%的“第三方测评”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;55.7%的“第三方测评”涉嫌存在“商测一体”“以商养测”模式,难保公正性。
当下,第三方消费品测评机构在网络上很受欢迎,其通过对产品进行测评,帮助消费者避坑,并为其选购商品提供消费参考。理论上,第三方评测扮演的应是“黑面包公”的角色,不仅能对商家进行监督,倒逼其坚守质量,努力提供优质产品,而且能为消费者提供省心省力的消费指南,必要时还可以作为维权凭证之一。
然而,现实“很骨感”。因从业门槛低、利益诱惑大、监管触角延伸相对滞后等因素,第三方测评机构虽数量越来越多,但“品质”良莠不齐。比如,不少测评机构自设标准,给商品做评级、认证或推荐,难言科学与公正;一些测评机构胡乱测评,有的还受雇于被测评产品的竞争对手,虚假测评、恶意诋毁;有的则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收了商家“代言费”,以测评名义推销产品。
高级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身份出现。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测评是一种现实需求,若成了“扮猪吃老虎”、围猎消费者的“高级猎手”,不仅不能成为消费市场良性发展的帮手,反倒成了搅乱市场秩序的“帮凶”。
让第三方测评真正为消费者所用,为规范市场竞争及秩序出力,必须清理行业乱象,让其回归“第三方”应有的职能定位。比如,有关部门要对测评行业制定相关标准,建立准入门槛,加强监管,引入消费者监督和投诉反馈机制;平台要守土有责,对入驻测评博主与机构尽到管理责任;被第三方测评机构恶意诋毁的企业要积极维权,释放“不纵容碰瓷”的信号;对诸如“假测评真带货”等涉嫌违反广告法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,有关部门也应予以追究,以儆效尤。
繁荣的网络消费空间,需要更多正规、权威的第三方测评机构。规范其运营,促其回归本位,是消费者的期待,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上一篇:自称网购手机被“调包”成瓷砖 消费者举证不足被判败诉
下一篇:“电商果”竟成劣质水果代名词?
联系我们:中侦之窗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